2010. 3. 2. 20:54ㆍ佛敎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碍大悲心大陀羅尼經
淨口業眞言
수리수리 마하수리 수수리 사바하(3번)
五方內外安慰諸神眞言
나무 사만다 못다남 옴 도로도로 지미 사바하(3번)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隅
我今聞見得修持 願解如來眞實義
開法藏眞言
옴 아라남 아라다(3번)
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 廣大圓滿無碍大悲心大陀羅尼 啓請
稽首觀音大悲呪 願力弘深相好身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便觀照
眞實語中宣密語 無爲心內起悲心
速令滿足諸希求 永使滅除諸罪業
天龍衆聖同慈護 百千三昧頓薰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滌塵勞願濟海 超證菩提方便門
我今稱誦誓歸依 所願從心悉圓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衆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足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圓寂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爲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墔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枯渴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蓄生 自得大智慧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南無千手菩薩摩訶薩 南無如意輪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輪菩薩摩訶薩 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南無正趣菩薩摩訶薩 南無滿月菩薩摩訶薩
南無水月菩薩摩訶薩 南無軍茶利菩薩摩訶薩
南無十一面菩薩摩訶薩 南無諸大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3번)
四方讚
一灑東方潔道場 二灑南方得淸凉
三灑西方俱淨土 四灑北方永安康
道場讚
道場淸淨無瑕穢 三寶天龍降此地
我今持誦妙眞言 願賜慈悲密加護
懺悔偈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有無始貪瞋癡
從身口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懺除業障十二尊佛
南無懺除業障寶勝藏佛 寶光王火炎照佛
一切香華自在力王佛 百億恒河沙決定佛
振威德佛 金剛堅强消伏壞散佛
寶光月殿妙音尊王佛 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無盡香勝王佛 獅子月佛
歡喜莊嚴珠王佛 帝寶幢摩尼勝光佛
十惡懺悔
殺生重罪 今日懺悔 偸盜重罪 今日懺悔
邪行重罪 今日懺悔 妄語重罪 今日懺悔
綺語重罪 今日懺悔 兩舌重罪 今日懺悔
惡口重罪 今日懺悔 貪愛重罪 今日懺悔
瞋碍重罪 今日懺悔 癡暗重罪 今日懺悔
百劫積集罪 一念頓蕩除 如火焚枯草 滅盡無有餘
罪無自性從心起 心若滅是罪亦忘
罪忘心滅兩俱空 是卽名爲眞懺悔
懺悔眞言
옴 살바 못자 모지 사다야 사바하(3번)
准提功德聚 寂靜心常誦 一切諸大難 無能侵是人
天上及人間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珠 定獲無等等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3번)
淨法界眞言
옴 남(3번)
護身眞言
옴 치림(3번)
觀世音菩薩本心微妙六字大明王眞言
옴 마니 반메 훔(3번)
准提眞言
나무 사다남 삼먁삼못다 구치남 다냐타 옴 자례주례 준제 사바하 부림(3번)
我今持誦大准提 卽發菩提廣大願
願我定慧速圓明 願我功德皆成就
願我勝福遍莊嚴 願共衆生成佛道
如來十大發願文
願我永離三惡道 願我速斷貪瞋癡
願我常聞佛法僧 願我勤修戒定慧
願我恒修諸佛學 願我不退菩提心
願我決定生安養 願我速見阿彌陀
願我分身遍塵刹 願我廣度諸衆生
發四弘誓願
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度無上誓願成
自性衆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3번)
妙法蓮華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奉詔譯
第 二十五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 無盡意菩薩 卽從座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
世尊 觀世音菩薩 以何因緣 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 若有無量 百千萬億衆生 受諸苦惱 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 觀世音菩薩 卽時 觀其音聲 皆得解脫
若有持 是觀世音菩薩名者 設入大火 火不能燒 由是菩薩 威神力故 若爲大水所漂 稱其名號 卽得淺處 若有百千萬億衆生 爲求金 銀 琉璃 硨磲 瑪瑙 珊瑚 琥珀 眞珠等寶 入於大海 假使黑風吹 其船舫飄墮 羅刹鬼國 其中若有 乃至一人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是諸人等 皆得解脫 羅刹之難 以是因緣 名觀世音
若復有人 臨當被害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彼所執刀杖 尋段段壞 而得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 滿中夜叉 羅刹 欲來惱人 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是諸惡鬼 尙不能以惡眼視之 況復加害
設復有人 若有罪 若無罪 杻械枷鎖 檢繫其身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皆悉斷壞 卽得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 滿中怨賊 有一商主 將諸商人 齎持重寶 經過險路 其中一人 作是唱言 諸善男子 勿得恐怖 汝等 應當一心 稱觀世音菩薩名號 是菩薩 能以無畏 施於衆生 汝等 若稱名者 於此怨賊 當得解脫 衆商人聞 俱發聲言 南無觀世音菩薩 稱其名故 卽得解脫 無盡意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威神之力 巍巍如是
若有衆生 多於婬欲 常念恭敬 觀世音菩薩 便得離欲 若多瞋恚 常念恭敬 觀世音菩薩 便得離瞋 若多愚癡 常念恭敬 觀世音菩薩 便得離癡
無盡意 觀世音菩薩 有如是等 大威神力 多所饒益 是故衆生 常應心念
若有女人 設欲求男 禮拜供養 觀世音菩薩 便生福德 智慧之男 設欲求女 便生端正 有相之女 宿植德本 衆人愛敬
無盡意 觀世音菩薩 有如是力 若有衆生 恭敬禮拜 觀世音菩薩 福不唐捐 是故衆生 皆應受持 觀世音菩薩名號
無盡意 若有人 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 菩薩名字 復盡形 供養飮食 衣服 臥具 醫藥 於汝意云何 是善男子 善女人 功德多不
無盡意言
甚多 世尊
佛言
若復有人 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乃至 一時禮拜供養 是二人福 正等無異 於百千萬億劫 不可窮盡 無盡意 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得如是無量無邊 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
世尊 觀世音菩薩 云何 遊此娑婆世界 云何 而爲衆生說法 方便之力 其事云何
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 若有國土衆生 應以佛身 得度者 觀世音菩薩 卽現佛身 而爲說法 應以僻支佛身 得度者 卽現僻支佛身 而爲說法 應以聲聞身 得度者 卽現聲聞身 而爲說法 應以梵王身 得度者 卽現梵王身 而爲說法 應以帝釋身 得度者 卽現帝釋身 而爲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 得度者 卽現自在天身 而爲說法 應以大自在天身 得度者 卽現大自在天身 而爲說法 應以天大將軍身 得度者 卽現天大將軍身 而爲說法 應以毘沙門身 得度者 卽現毘沙門身 而爲說法 應以小王身 得度者 卽現小王身 而爲說法 應以長者身 得度者 卽現長者身 而爲說法 應以居士身 得度者 卽現居士身 而爲說法 應以宰官身 得度者 卽現宰官身 而爲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 得度者 卽現婆羅門身 而爲說法 應以比 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 婆夷身 得度者 卽現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身 而爲說法 應以長者 居士 宰官 婆羅門 婦女身 得度者 卽現婦女身 而爲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 得度者 卽現童男童女身 而爲說法 應以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喉羅伽 人 非人等身 得度者 卽皆現之 而爲說法 應以執金剛神 得度者 卽現執金剛神 而爲說法
無盡意 是觀世音菩薩 成就如是功德 以種種形 遊諸國土 度脫衆生 是故 汝等 應當一心 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於怖畏急難之中 能施無畏 是故 此娑婆世界 皆號之爲施無畏者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
世尊 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 卽解頸衆寶珠瓔珞 價値百千兩金 而以與之 作是言
仁者 受此法施 珍寶瓔珞
時 觀世音菩薩 不肯受之 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
仁者 愍我等故 受此瓔珞
爾時 佛告觀世音菩薩
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衆 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喉羅伽 人 非人等故 受是瓔珞
卽時 觀世音菩薩 愍諸四衆 及於天 龍 人 非人等 受其瓔珞 分作二分 一分奉釋迦牟尼佛 一分奉多寶佛塔
無盡意 觀世音菩薩 有如是自在神力 遊於娑婆世界
爾時 無盡意菩薩 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 名爲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無盡意
汝聽 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 發大淸淨願
我爲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 爲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彼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値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卽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 手足彼杻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呪咀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 還着於本人
或遇惡羅刹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蝎 氣毒煙火燃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廻去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衆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刹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 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眞觀淸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膽仰
無垢淸淨光 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衆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 能爲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衆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爾時 持持菩薩 卽從座起 前白佛言
世尊 若有衆生 聞是觀世音菩薩品 自在之業 普門示現 神通力者 當知是人 功德不少
佛說是普門品時 衆中八萬四千衆生 皆發無等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金剛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奉詔譯
目 次
第 一 法會因由分
第 二 善現起請分
第 三 大乘正宗分
第 四 妙行無住分
第 五 如理實見分
第 六 正信希有分
第 七 無得無說分
第 八 依法出生分
第 九 一相無相分
第 十 莊嚴淨土分
第 十一 無爲福勝分
第 十二 尊重正敎分
第 十三 如法受持分
第 十四 離相寂滅分
第 十五 持經功德分
第 十六 能淨業障分
第 十七 究竟無我分
第 十八 一體同觀分
第 十九 法界通化分
第 二十 離色離相分
第 二十一 非說所說分
第 二十二 無法可得分
第 二十三 淨心行善分
第 二十四 福智無比分
第 二十五 化無所化分
第 二十六 法身非相分
第 二十七 無斷無滅分
第 二十八 不受不貪分
第 二十九 威儀寂靜分
第 三十 一合理相分
第 三十一 知見不生分
第 三十二 應化非眞分
第 一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衆 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 食時 着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 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 二 善現起請分
時 長老須菩提 在大衆中 卽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
善哉善哉 須菩提 如汝所說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 當爲汝說 善男子 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願樂欲聞
第 三 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衆生之類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濕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無色 若有想 若無想 若非有想 若非無想 我皆令入 無餘涅槃 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 無量無數 無邊衆生 實無衆生 得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卽非菩薩
第 四 妙行無住分
復次 須菩提 菩薩 於法應無所住 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 菩薩 應如是布施 不住於相 何以故 若菩薩 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東方虛空 可思量不
不也 世尊
須菩提 南西 北方 四維 上下 虛空 可思量不
不也 世尊
須菩提 菩薩 無住相布施福德 亦復如是 不可思量 須菩提 菩薩 但應如所敎住
第 五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身相 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以身相 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所說身相 卽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卽見如來
第 六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頗有衆生 得聞如是 言說章句 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
莫作是說 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 於此章句 能生信心 以此爲實 當知是人 不於一佛 二佛 三四 五佛 而種善根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 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 乃至 一念生淨信者
須菩提 如來悉知悉見 是諸衆生 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 是諸衆生 無復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 是諸衆生 若心取相 則爲着我 人 衆生 壽者 若取法相 卽着我 人 衆生 壽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卽着我 人 衆生 壽者 是故 不應取法 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 如來常說 汝等比丘 知我說法 如筏喩者 法尙應捨 何況非法
第 七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 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 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 不可說 非法 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 皆以無爲法 而有差別
第 八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若人 滿三千大天世界七寶 以用布施 是人 所得福德 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 卽非福德性 是故 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爲他人說 其福勝彼 何以故 須菩提 一切諸佛及諸佛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此經出 須菩提 所謂佛法者 卽非佛法
第 九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須陀洹 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須陀洹 名爲入流 而無所入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斯陀含 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 名一往來 而實無往來 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 於意云何 阿那含 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 名爲不來 而實無不來 是故 名阿那含
須菩提 於意云何 阿羅漢 能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實無有法 名阿羅漢 世尊 若阿羅漢 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卽爲着我 人 衆生 壽者 世尊 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 最爲第一 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世尊 我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 我若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卽不說 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以須菩提 實無所行 而名須菩提 是樂阿蘭那行
第 十 莊嚴淨土分
佛告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昔在燃燈佛所 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 世尊 如來在燃燈佛所 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菩薩 莊嚴佛土不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莊嚴佛土者 卽非莊嚴 是名莊嚴
是故 須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生淸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須菩提 譬如有人身 如須彌山王 於意云何 是身爲大不
須菩提言
甚大 世尊 何以故 佛說非身 是名大身
第 十一 無爲福勝分
須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數 如是沙等恒河 於意云何 是諸恒河沙 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但諸恒河 尙多無數 何況其沙
須菩提 我今實言告汝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 三千大天世界 以用布施 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佛告須菩提
若善男子 善女人 於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爲他人說 而此福德 勝前福德
第 十二 尊重正敎分
復次 須菩提 隨說是經 乃至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 一切世間 天 人 阿修羅 皆應供養 如佛塔廟 何況有人 盡能受持讀誦
須菩提 當知是人 成就最上 第一 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 所在之處 卽爲有佛 若尊重弟子
第 十三 如法受持分
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
是經 名爲金剛般若波羅蜜 以是名字 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 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卽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 於意云何 三千大天世界 所有微塵 是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須菩提 諸微塵 如來說非微塵 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 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 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三十二相 卽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爲他人說 其福甚多
第 十四 離相寂滅分
爾時 須菩提 聞說是經 深解義趣 涕淚悲泣 而白佛言
希有 世尊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 我從昔來 所得慧眼 未曾得聞 如是之經 世尊 若復有人 得聞是經 信心淸淨 卽生實相 當知是人 成就第一 希有功德 世尊 是實相者 卽是非相 是故 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 我今得聞 如是經典 信解受持 不足爲難 若當來世 後五百歲 其有衆生 得聞是經 信解受持 是人 卽爲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 無我相 無人相 無衆生相 無壽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 卽是非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卽是非相 何以故 離一切諸相 卽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
如是如是 若復有人 得聞是經 不驚 不怖 不畏 當知是人 甚爲希有 何以故 須菩提 如來說第一波羅蜜 卽非第一波羅蜜 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 忍辱波羅蜜 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是名忍辱波羅蜜 何以故 須菩提 如我昔爲歌利王 割截身體 我於爾時 無我相 無人相 無衆生相 無壽者相 何以故 我於往昔 節節支解時 若有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應生瞋恨
須菩提 又念過去 於五百歲 作忍辱仙人 於爾所世 無我相 無人相 無衆生相 無壽者相 是故 須菩提 菩薩 應離一切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 則爲非住 是故 佛說菩薩心 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 菩薩 爲利益一切衆生 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 卽是非相 又 說一切衆生 卽非衆生
須菩提 如來是眞語者 實語者 如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 須菩提 如來所得法 此法 無實無虛 須菩提 若菩薩 心住於法 而行布施 如人入闇 則無所見 若菩薩 心不住法 而行布施 如人有目 日光明照 見種種色
須菩提 當來之世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能於此經 受持讀誦 卽爲如來 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 悉見是人 皆得成就 無量無邊功德
第 十五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初日分 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 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後日分 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 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 聞此經典 信心不逆 其福勝彼 何況書寫 受持讀誦 爲人解說
須菩提 以要言之 是經有不可思議 不可稱量 無邊功德 如來爲發大乘者說 爲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 能受持讀誦 廣爲人說 如來悉知是人 悉見是人 皆得成就 不可量 不可稱 無有邊 不可思議功德 如是人等 卽爲荷擔 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須菩提 若樂小法者 着我見 人見 衆生見 壽者見 則於此經 不能聽受讀誦 爲人解說
須菩提 在在處處 若有此經 一切世間 天 人 阿修羅 所應供養 當知此處 卽爲是塔 皆應恭敬 作禮圍繞 以諸華香 而散其處
第 十六 能淨業障分
復次 須菩提 善男子 善女人 受持讀誦此經 若爲人輕賤 是人 先世罪業 應墮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 先世罪業 卽爲消滅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我念過去 無量阿僧祗劫 於燃燈佛前 得値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 悉皆供養承事 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 於後末世 能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 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萬億分 乃至 算數譬喩 所不能及
須菩提 若善男子 善女人 於後末世 有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 我若具說者 或有人聞 心卽狂亂 狐疑不信 須菩提 當知是經義 不可思議 果報 亦不可思議
第 十七 究竟無我分
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
若善男子 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 一切衆生 滅度一切衆生已 而無有一衆生 實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卽非菩薩 所以者何 須菩提 實無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於燃燈佛所 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佛於燃燈佛所 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
如是如是 須菩提 實無有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若有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燃燈佛 卽不與我授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 燃燈佛 與我授記 作是言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 如來者 卽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實無有法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無實無虛 是故 如來說一切法 皆是佛法 須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 卽非一切法 是故 名一切法 須菩提 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
世尊 如來說人身長大 卽爲非大身 是名大身
須菩提 菩薩 亦如是若作是言 我當滅度 無量衆生 卽不名菩薩 何以故 須菩提 實無有法 名爲菩薩 是故 佛說一切法 無我 無人 無衆生 無壽者 須菩提 若菩薩作是言 我當莊嚴佛土 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 卽非莊嚴 是名莊嚴
須菩提 若菩薩 通達無我法者 如來說名眞是菩薩
第 十八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 世尊 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 世尊 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 世尊 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 世尊 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 世尊 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恒河中所有沙 佛說是沙不
如是 世尊 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一恒河中所有沙 有如是沙等恒河 是諸恒河所有沙數 佛世界如是 寧爲多不
甚多 世尊
佛告須菩提
爾所國土中 所有衆生 若干種心 如來悉知 何以故 如來說諸心 皆爲非心 是名爲心 所以者何 須菩提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第 十九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若有人 滿三千大天世界七寶 以用布施 是人 以是因緣 得福多不
如是 世尊 此人 以是因緣 得福甚多
須菩提 若福德實有 如來不說得福德多 以福德無故 如來說得福德多
第 二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佛 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 世尊 如來 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何以故 如來說具足色身 卽非具足色身 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 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 世尊 如來 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何以故 如來說諸相具足 卽非具足 是名諸相具足
第 二十一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 汝勿謂 如來作是念 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 何以故 若人言 如來有所說法 卽爲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 說法者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爾時 慧命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頗有衆生 於未來世 聞說是法 生信心不
佛言
須菩提 彼非衆生 非不衆生 何以故 須菩提 衆生 衆生者 如來說非衆生 是名衆生
第 二十二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爲無所得耶
佛言
如是如是 須菩提 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 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 二十三 淨心行善分
復次 須菩提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 無人 無衆生 無壽者 修一切善法 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所言善法者 如來說卽非善法 是名善法
第 二十四 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 若三千大天世界中 所有諸須彌山王 如是等七寶聚 有人 持用布施 若人 以此般若波羅蜜經 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 爲他人說 於前福德 百分不及一 百千萬億分 乃至 算數譬喩 所不能及
第 二十五 化無所化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汝等勿謂 如來作是念 我當度衆生 須菩提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實無有衆生 如來度者 若有衆生 如來度者 如來卽有我 人 衆生 壽者
須菩提 如來說有我者 卽非有我 而凡夫之人 以爲有我 須菩提 凡夫者 如來說卽非凡夫 是名凡夫
第 二十六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 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 以三十二相 觀如來
佛言
須菩提, 若以三十二相 觀如來者 轉輪聖王 卽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不應以三十二相 觀如來
爾時 世尊 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第 二十七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 何以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法不說斷滅相
第 二十八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 若菩薩 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 持用布施 若復有人 知一切法無我 得成於忍 此菩薩 勝前菩薩 所得功德 何以故 須菩提 以諸菩薩 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薩 不受福德
須菩提 菩薩 所作福德 不應貪着 是故 說不受福德
第 二十九 威儀寂靜分
須菩提 若有人言 如來 若來 若去 若坐 若臥 是人 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 如來者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故名如來
第 三十 一合理相分
須菩提 若善男子 善女人 以三千大天世界 碎爲微塵 於意云何 是微塵衆 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塵衆實有者 佛卽不說是微塵衆 所以者何 佛說微塵衆 卽非微塵衆 是名微塵衆 世尊 如來所說三千大天世界 卽非世界 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界實有者 卽是一合相 如來說一合相 卽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 一合相者 卽是不可說 但凡夫之人 貪着其事
第 三十一 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 若人言 佛說我見 人見 衆生見 壽者見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是人 解我所說義不
不也 世尊 是人 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 世尊 說我見 人見 衆生見 壽者見 卽非我見 人見 衆生見 壽者見 是名我見 人見 衆生見 壽者見
須菩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一切法 應如是知 如是見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 須菩提 所言法相者 如來說卽非法相 是名法相
第 三十二 應化非眞分
須菩提 若有人 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 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發菩提心者 持於此經 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 爲人演說 其福勝彼 云何爲人演說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何以故 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 長老須菩提 及諸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一切世間 天人 阿修羅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南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簒
如是我聞 善男子 善女人 受持讀誦此經簒 一卷 如轉金剛經 三十萬遍 又得神明加護 衆聖提携 國建 大曆 七年 毘山縣令 劉氏女子 年 一十九歲身亡 至 七日得見閻羅大王 問曰 一生已來 作何因緣 女子 答曰 一生已來 偏持得金剛經 又問曰 何不念金剛經簒 女子 答曰 緣世上無本 王曰 放汝還活 分明其取經文 從如是我聞 至信受奉行 都計 五千一百四十九字 六十九 佛 五十一 世尊 八十五 如來 三十七 菩薩 一百三十八 須菩提 二十六 善男子 善女人 三十八 何以故 三十六 衆生 三十一 於意云何 三十 如是 二十九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十一 布施 十八 福德 一十三 恒河沙 十二 微塵 七箇 三千大天世界 七箇 三十二相 八 功德 八 莊嚴 五 波羅蜜 四 須陀洹 四 斯陀咸 四 阿那含 四 阿羅漢 此是 四果仙人 如我昔爲 歌利王 割截身體 如我往昔 節節支解時 若有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一一 無我見 人見 衆生見 壽者見 三 比丘尼 數內 七 四句偈 摩訶般若波羅蜜
金剛經의 정식 명칭은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이다.
비구와 보살들의 모임에서 설법주(說法主)인 붓다와 질문자인 제자 사이의 대화 형식으로 되어 있다.
〈金剛經〉은 실체 없는 현상세계의 성질에 대해 다음과 같이 강조한다. "거대한 천상의 구(球) 속에 별·어둠·빛·신기루·이슬·거품·번개·구름이 나타났다가 꿈과 같이 사라지듯이, 개체로 나타나는 모든 것은 이렇게 생각해야 한다." 대부분의 짧은, 후기의 〈반야바라밀경〉에서와 마찬가지로 개념이 논의되거나 설명되지 않고 대담하게 서술되는데, 종종 어떤 것과 그것과 반대되는 것을 동일시하는 등 인상적인 역설을 사용하기도 한다. 이러한 표현형식은 정신적인 깨달음은 초월적인 이성에 의존한다는 이 경의 주제를 강조한다. 부분적으로 이러한 이유에서 〈金剛經〉은 정신적으로 선(禪)에 가장 가깝게 접근할 수 있는 산스크리트 경전이다. 예로부터 〈金剛經〉을 강의하는 사람이 많았으나, 특히 선종(禪宗)에서 육조혜능(六祖慧能) 이후 소의경전(所依經典)으로 중시하고 있다. 〈金剛經〉의 경문은 처음 '여시아문'(如是我聞:이와 같이 나는 들었다)부터 '과보역불가사의'(果報亦不可思議:과보도 또한 불가사의하다)까지가 전반부에 해당하고, 그뒤인 '이시수보리백불언'(爾時須菩提白佛言:그때에 수보리가 붓다에게 말하기를)부터 경의 끝에 이르기까지가 후반부에 해당된다. 그런데 역대의 〈金剛經〉 주석자들의 연구에 의하면, 경문의 전반부와 후반부 경문의 어구와 내용은 현저하게 다르다고 한다. 승조(僧肇)는 경의 전반부에서는 중생공(衆生空)이 설해졌고, 후반부에서 설법공(說法空)이 설해졌다고 했다. 전반부는 붓다가 근기(불교의 이해 수준)가 예리한 사람들을 위하여 설한 것이고, 후반부는 나중에 모인 근기가 둔한 사람들을 위하여 설한 것이다.
〈金剛經〉의 한역본은 모두 5가지로서 다음과 같다. ① 북위시대(北魏時代)에 보리류지(菩提流支)가 번역한 〈금강반야바라밀경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② 진(陳) 때 진제(眞諦)가 번역한 〈금강반야바라밀경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③ 수(隋) 때 달마급다(達磨及多)가 번역한 〈금강능단반야바라밀경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密經〉, ④ 당(唐) 때 현장(玄奘)이 번역한 〈능단금강반야바라밀다경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대반야바라밀다경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의 권77 능단금강분 能斷金剛分을 번역한 것), ⑤ 당 의정(議淨)이 번역한 〈능단금강반야바라밀경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능단금강경 能斷金剛經이라고도 함) 등이다. 〈金剛經〉은 일반적으로 우리나라와 중국 등지에서 유통되고 있었으나, 지금은 세계적으로 널리 읽혀지고 있다.
般若心經은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経의 要點을 간략하게 설명한 짧은 經典으로, 唐나라 三藏法師인 玄裝이 번역한 것인데 260字로 되어 있다. 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이라고도 한다.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経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 五蘊皆空度 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卽是空 空卽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 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 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 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陀依 般若波羅蜜多 故 心無罣碍 無罣碍故 無有空怖 遠離顚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 故得阿縟多羅三漠三菩提 故知 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呪 是大明呪 是無上呪 是無等等呪 能除 一切苦 眞實不虛 故說 般若波羅蜜多呪 卽說呪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苦提娑婆訶
○ 이 因緣功德으로 因緣 있는 靈駕와 有主 無主 一切 哀魂 靈駕들이 모두 極樂往生하기를 發願하옵나이다.
'佛敎'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신비의 소나무 (0) | 2010.03.15 |
---|---|
▶◀ 이 시대 최고의 高僧, 法頂 스님 (0) | 2010.03.11 |
천성산 관음사 복장유물 (0) | 2010.02.23 |
행복선수행학교 (0) | 2010.02.07 |
당간지주(幢竿支柱) (0) | 2010.01.11 |